
幼儿园教师关于幼儿自我意识读书报告
1. 本章节主要内容:
(1)自我意识概述
答:幼儿自我意识是指自我意识发展的一个阶段。自我意识的发照及其特点。在幼儿期,个体作为主体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的关系,尤其是人我关系的意识日益发展。随着年龄的增长、生活范围的扩大、语言的发展和教育的作用,幼儿自我意识得到迅速发展,其中5岁是明显提高的转折点。主要特点:(1)自我评价、自我体验、自我控制都得以发,但发展的速度与程度不同,自我评价能力略高于自我情绪体验和自我控制的能力。(2)自我评价的发展首先是依从性的评价,然后发展到对自己个别方面进行评价,进而发展为对多方面进行评价。
(2)3~6岁儿童自我意识发展的年龄特点
答:A.自我感觉的发展(1岁前)
儿童由1岁前不能把自己作为一个主体同周围的客体区分开到知道手脚是自己身体的一部分,是自我意识的最初级形式,即自我感觉阶段。
B.自我认识的发展(1~2岁)
孩子会叫妈妈,表明他已经把自己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来看待了。更重要的是,孩子在15个月以后已开始知道自己的形象。
C.自我意识的萌芽(2~3岁)
自我意识的真正出现是和儿童言语的发展相联系的,掌握代词“我”是自我意识萌芽的最重要标志,能准确使用“我”来表达愿望时,这标志着儿童的自我意识产生。
D.自我意识各方面的发展(3岁后)
婴幼儿在知道自己是独立个体的基础上,逐渐开始对自己的简单的评价
识培养的教育活动建议?可结合实际谈谈具体做法。
答:幼儿园中幼儿自我意识培养的教育活动建议有以下几点:
A.在一日活动中培养幼儿的自我意识
《指南》对教师如何在日常活动中有意识地促进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提出了如下的建议:
·关注幼儿的感受,保护其自尊心和自信心。如:与幼儿进行晨间谈话等。
·鼓励幼儿自主决定,独立做事,增强其自尊心和自信心。如:每天安排值日生等。
这些建议不是针对一时一刻的,而是贯穿在一日活动中,只有在平时活动中关注儿童的自我意识的发展,营造良好的物质及精神环境,并挖掘其中潜藏的自我意识教育契机,才能最大程度地促进幼儿自我意识的发展。
B.设计专门的教育活动,在认知层面提升幼儿的自我意识
由于自我意识以儿童认知发展为基础,自我意识中也含有认知的成分,因此可以设计一些专门的教育活动,在认知层面提升幼儿的自我概念。
C. 创设有利于幼儿自我意识发展的心理环境
在幼儿园中,有时教师不经意的行为和言语都会影响儿童的自我意识,因此幼
儿教师要努力修炼自己,以期使自己的言行能有利于学前儿童自我意识的健康发展。
D.重视幼儿性别教育,完善幼儿自我意识
3~6岁是儿童形成性别恒常性的关键期,对于性别以及性别角色的认知是幼儿园教育中的重要内容,也是容易被忽略的内容,即使偶尔有性别教育,也常常是处于一种无意识状态,或者是浅尝即止。性别教育是形成性别观念和性别态度,产生相应性别行为的社会化教育过程。性别教育以社会和人们的性别观念为基础,通过有形和无形的方式渗透到教育各个环节中,影响着受教育者性别认知的发展和性别观念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