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存在主义”文学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经济危机的影响下产生的。当时,大多数的作家亲身经历了帝国主义的浩劫。他们非常关注欧洲青年的命运,他们认为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引起这样的悲剧,这也恰恰是“存在主义”的历史根源。因此,在《太阳照常升起》中,读者可以随处感受到空虚和困惑的氛围。主人公的道德标准,人生理想以及伦理观念全都被战争摧毁了,人们只能寻欢作乐来逃避现实。最终,他们感到更加迷茫和孤单,甚至完全迷失了自我。
【关键词】“存在主义”;《太阳照常升起》;迷失了自我;空虚
1.“存在主义”的定义
“存在主义”是一个哲学范畴,它强调唯一性和在一个充满敌意的世界中个体经验的隔离,它认为人的存在是不可解释的。一般来说,它意味着生存,哲学讨论的不是抽象的意识,或概念本质的传统哲学。它更多地关注生命的存在,精神的存在,人们的意识(往往是焦虑,绝望,恐惧,病态的心理意识)。最早的“存在主义”是由法国马赛和保罗萨特提出,弗里德里希为 “存在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
在海明威的《太阳照常升起中》,“存在主义”贯穿于整篇文章,在这里它指的是人类的意识,第一次世界大战摧毁了人们传统的道德和信仰,经历了战争洗礼的男人和女人无论在生理上或是心理上都迷失了自我,他们徘徊在毫无意义的世界里。这些人以饮酒,舞蹈,和寻欢作乐的形式逃避现实。尽管文章中的这一代青年花费了所有的精力,试图从战争的阴影中走出来,但他们的表现仍然显得那样悲伤,忧郁,无法找回存在的意义。
科恩的角度分析“存在主义”
这部小说中,还有另外一类人物,而科恩是这些人物中典型的一个。作者安排他与罗梅罗和杰克故意打架,因为他无法理解罗梅罗的品质。他们非常追求浪漫主义,尤其是科恩,在小说的开始,海明威提到科恩,科恩一次又一次地看《紫红色的国家》,这本书描述了一个完美的英国绅士,他生活在一个充满了浪漫主义的国家,然而一个的男人把它作为生活的指南,这是相当不可靠的。科恩认为这本书的想象是合理的,正是这本书使他活跃。从这件事情中,读者完全可以想象这样的一群人,他们沉迷于不切实际的浪漫幻想,甚至有一天,他们幻想自己可能成为小说中的英雄,这群人完全失去了自我。
4.全文总结
海明威以这样一个看似乐观的名称为这部作品命名――《太阳照常升起》,他用这样鼓励的句子来说服自己忘记过去,但他似乎仍然没有忘记痛苦。这部小说中的人物多数缺乏意志力和道德责任感。该篇论文展现了生活在一个特定社会背景下的人们遭受的心理和生理的双重打击。事实上,在海明威《太阳照常升起》中,他充分地显示了存在主义的哲学意义:人应该在荒诞的世界秩序里发现和创造人生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波恩.罗伯特(1995),《美国黑人小说》,耶鲁大学出版社,第45-50页
[2]厄内斯特.海明威(2003),《太阳照常升起》,天津科技翻译出版社,第58-59页
[3]霍德.罗德(1984),《美国文学思想》,恩格尔伍德出版社,第12-13页
[4]简.沃尔特,(1991),《二十世纪文学批评》,盖尔研究公司,第40-50页
[5]于娟(2004)《美国文学高潮》,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第70-176页